我们都知道,要想管理好身高,让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绪必不可少。
但是,孩子的情绪是“滑溜溜”的、让人难以捉摸,一会滑到欢乐的海洋,一会又蹿到崩溃的悬崖,该如何引导呢?
小编先揭晓答案,很简单,爸妈要做到:“识别需求,关注情感”
父母是孩子情绪管理的导师
婴儿出生时,他的情绪像一片混沌的海洋。冷了、热了、饿了、困了,或者不开心了,都会通过哭泣来表达。
每次哭泣,父母(尤其是妈妈)会本能地去安抚自己的孩子,通过与父母的互动,孩子一次次参考父母如何帮助他管理情绪,并在无意识中学会了父母的情绪管理方法。
父母是儿童的主要抚养者,对孩子所表达出的情绪不仅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状态,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乃至是生理的发展。
但天天被小恶魔折磨,我们自己反而会先陷入坏情绪的漩涡:一种常见的表现就是:生气吼叫、大声训斥孩子……
小编之前写过,妈妈们在负面情绪爆棚、绷不住要发飙的时候,可以通过「照镜子」的方法来调节,同时要问自己两个问题:
1、看一看镜子里的自己,你真的想让孩子看到这个面目狰狞、张牙舞爪的妈妈吗?
2、你希望孩子长大后以后和你一样,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吗?
另一种坏情绪的表现和“大声吼叫”恰恰相反,它更像冷暴力,是一种不明显的伤害——“儿童情感忽视”,即:家长没有给予儿童应有的爱,忽略了对儿童心理、精神、感情的关心和交流,缺少对儿童情感需求的满足。
你的孩子曾面临情感忽视吗?
对号入座一下,面对孩子的情感需求,你有没有这三种反应:
①“不回应(unresponsiveness)”:家长不会积极响应孩子的情感需求,而是有意识地采取回避、否认或者批判的态度。比如转移话题、或是批评孩子“想太多”、“太脆弱”等等。
②“不可及(unavailability)”:当孩子有情感需求时,家长没有时间去理会。
③“遗漏(omission)”:家长疏忽了对孩子提供情感支持。家长会关注孩子其他方面的需求,但并不会过问孩子的情绪如何、是不是开心等等。
不管多完美的家长,都不可避免地会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造成情感忽视。真正有害的是父母对成长中孩子的情感需求,一直充耳不闻、视而不见。
长期情感忽视,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伤害?
心理学上有一句话“无回应之地是绝境”,我们一起来看一个非常著名的“无回应”实验——静止脸实验( still face experiment)。
这个实验开始,妈妈微笑与孩子互动,孩子非常开心,积极回应。但是,当妈妈面无表情,无视孩子的时候,可怕的事情发生了……
· 妈妈和宝宝积极互动。
· 静止脸试验开始,妈妈面无表情,对宝宝的交流不做任何反馈。
· 宝宝用微笑、手指向远方等来尝试吸引妈妈注意,但妈妈依旧不予理睬。
· 不到2分钟,宝宝没有得到正常反馈,表现出了负面情绪,开始崩溃哭泣。
如果这种情感忽视持续下去,孩子哭累了,不哭了,所呈现出的「平静」是不被父母关注的「失望」。
那些常常被忽略的孩子,因为严重缺乏安全感,开始出现频繁自我安抚的行为,比如吃手指,抓头发,异食癖等。
还有一些儿童会将焦虑感向内心积压,觉得自己是多余的,不再与父母、同伴分享情感,变得孤僻、消极。长久下去,很有可能出现发育迟缓和心理问题。
面对孩子的情感需求,应该怎么处理?
换位思考一下,假如你要和朋友分享一件事,对方却是如图这种态度,瞬间原地爆炸有没有?
同理,当孩子用调皮捣乱来吸引你的注意,或者一直“妈妈妈妈”粘着你时,你有没有用这种敷衍了事的态度回应他呢?
其实,你只需要给孩子几分钟的充分关注时间,看他的眼睛,问他一些问题,听一听他的回答,想一想如何去引导他。
如果孩子出现严重的消极情绪时,比如崩溃大哭、大喊大叫,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,我们要迅速将他带离现场,然后用识别-接受-归因-行动这四个步骤来引导孩子:
1、识别(identify)情绪
家长帮助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及其背后的需求,是要倾诉悲伤、排解愤怒或其他。
2、接受(accept)情绪
不评价孩子的情感,而是引导孩子接受这种情绪。
3、对情绪进行归因(attribute)
和孩子一起分析: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?
4、化情绪为行动(action)
和孩子讨论,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化解不良的情绪。
小编结语
如果很忙很累,没时间不停回应孩子怎么办?
那么请诚实、耐心地跟孩子解释,不让孩子觉得是妈妈不爱自己了:
——“妈妈今天做了***(陈述原因),现在感觉很累,我们一起休息好不好,明天晚上(一定是能兑现的时间)再陪你玩***(孩子喜欢的游戏),好吗?”
若孩子答应了,一定要肯定孩子:
——“今天宝宝学会理解妈妈了!”
---
孩子的世界真的很简单,小时候,爸爸妈妈几乎就是全世界了。
都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,其实孩子对父母的爱和信任更是无条件的。
无论发生什么,都要试着理解孩子,理解他的情感需求。你对孩子的同理心,也终将会帮助孩子长成一个充满爱、理解和内心强大的人。
参考文献
1、小学儿童被父母忽视类型与其情感能力的关系,杨秀飞、古宇杰、李伟强,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年第23卷第7期;
2、从小一直被“情感忽视”的孩子,长大后都容易产生这样的心理问题,知乎专栏;
3、童年情感忽视:一种不明显的伤害 | 关于“抨击父母”,我们该说些什么,知乎专栏;
4、难以想象,妈妈的情绪对孩子影响有多大,秦楠,丁香医生。
(静止脸试验图片来自网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