运动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,它能促进肌肉骨骼健康、提高心肺耐力,还能帮助生长激素分泌。
小编之前分享过许多关于的文章,唯独遗漏了「运动发展里程碑」,今天补上。
关于儿童发展「里程碑」,家长们可以这样理解:
孩子的发育有一定规律,既有连续性、又有阶段性。在不同年龄阶段,有着不同的发育标志,而所谓「里程碑」,就是多数儿童可以达到的发育标志的汇总。
本期小编总结的「运动能力发展里程碑」,是针对3个年龄段(3~4岁、4~5岁、5~6岁)儿童基本可以掌握的「运动能力」提出的合理期望。
家长可以对比下面这些里程碑,了解孩子的运动发展现状有没有达到平均水平。
▼▼▼
孩子没达到相应的运动能力,该怎么办?
家长要认识到,这些里程碑代表的是大部分孩子的平均值,落实到每个孩子身上,还会有很大的个体差异。
孩子在某一项运动上出现延误,大都是父母没有提供机会让孩子进行锻炼导致的,比如:
一些女孩子不能连续拍球,是因为家长怕球戳到手,从来没有让孩子玩过球…
「里程碑」存在的意义,就是要家长及时发现孩子的运动能力短板、“查漏补缺”,把之前忽视的运动项目完善起来,让孩子得到综合发展。
但是,如果孩子出现以下状况,可能提示是运动能力发育异常,需要去医院进行综合评估了。
怎么让孩子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?
1、家长不要过度包办
生活中,家长(尤其是奶奶辈)无微不至地照顾,反而会增加孩子静态的生活方式,让孩子变得越来越懒。
平时多使唤孩子跑跑腿儿,承担些力所能及的家务。妈妈也可以提供一些盒子和纸箱,供儿童收拾和存放自己的玩具、图书等,并放到指定位置。
家长千万别舍不得,担心孩子累坏了、累病了。学龄前孩子就是需要充足运动来发展自己各项能力,为成长和学习做准备。
2、不要一口吃个“胖子”
有些家长一开始就逼孩子每天出门跑步1小时、跳绳1000个,孩子叫苦不迭不说,也很难坚持。
还有一些气质文静的小美女/小帅哥,更喜欢安安静静地呆着,手部的精细运动会发展的更好,大运动可能会弱一些。
家长不要拔苗助长,过分强迫孩子。养成运动习惯,先从日常生活中的“动起来”开始,等孩子体能上来了,再逐渐增加活动量。
家长平时鼓励孩子多走路少坐车、上下楼梯、蹦跳摸高等,遇到孩子喜欢的游戏就让ta放肆地疯玩吧!
3、把孩子丢到户外去
2018年,我国首部《学龄前儿童(3岁~6岁)运动指南(专家共识版)》强调:学龄前儿童每天应进行至少2小时的户外活动,雾霾、高温、高寒等天气可酌情减少,但不应减少活动总量。
学龄前孩子的天性就是“玩”,很多家长却小心翼翼:泥巴脏,不能碰!玩水湿乎乎的,不能玩!孩子不碰不玩不尝试,该怎么发现大自然的乐趣呢?
夏日户外玩耍,只需注意“防晒、防虫咬、防中暑、防脱水”这四点就够了。
4、在游戏中运动
学龄前的孩子想象力丰富,集中注意力时间短,一些机械性的重复运动反而很难坚持。
小编推荐一个简单有趣,又适合亲子的cosplay游戏(角色扮演),家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孩子一起模仿各种事物,适当增加对下肢关节的刺激,帮孩子长高的同时,也培养了综合运动能力。比如:
小编结语
一般3岁以后,孩子的大运动已经发展的比较好了,可以在走、跑、跳的基础上进行体能、协调能力与平衡能力的拓展。
如果家长没有时间陪孩子,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,选择一些培训班,比如:游泳、体操、足球、舞蹈等等。
不过,家长不要有攀比心理,比起一定要掌握某某动作,更多地是要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和社交能力,让孩子愉快地成长!
参考文献
1、实用儿童保健学,黎海芪主编,人民卫生出版社;
2、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,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;
3、developmental milestones: 3 to 5 year olds,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;
4、0-5岁儿童运动娱乐指导百科,【日】前桥明 著,陆大江 译,复旦大学出版社;
5、基于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的学前儿童基本运动能力研究,柳倩,早期教育·教科研;
6、0-6岁儿童发展的里程碑,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&联合国儿童基金会“早期儿童养育与发展”合作项目。